bsports6月3日,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蓉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国际期刊《环境科学与技术》发表一项新研究,发现微塑料已悄悄侵入人类子宫,危害女性生殖健康。
科研人员在不孕患者子宫内膜中发现了多种微塑料污染,主要包括:聚酰胺(PA)、聚氨酯(PU)bsports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、聚丙烯(PP)、聚苯乙烯(PS)和聚乙烯(PE)等,大小在2~200微米(1毫米=1000微米)之间。他们通过小鼠实验探索了微塑料可能的侵袭路线——微米级颗粒可通过饮食进入血液循环,再随血液循环到达内脏器官,包括子宫;对于达到100微米的较大颗粒,可直接通过侵入子宫腔内。
这项研究的主导人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李蓉教授告诉“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”记者,已往研究报道,微塑料进入人体后会造成细胞毒性,但针对女性生殖道内微塑料暴露及其对生殖健康的潜在风险,此前研究寥寥无几。新研究在小鼠实验中发现,微塑料可能造成子宫内膜炎,引起子宫内膜潜在氧化损伤bsports,长期暴露在微塑料环境中可导致小鼠生育能力下降。此外,通过使用人类子宫内膜类器官(体外培育的微器官)研究模型发现,微塑料暴露会引起显著的细胞凋亡,导致类器官生长模式紊乱,表明微塑料侵袭子宫是不孕的风险因素。该研究成果为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的病理机制研究,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。
塑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微塑料,即直径0.1微米至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,源于塑料制品的降解、磨损和不当处理。随着塑料制品在现代生活中的大量应用,微塑料已广泛存在于水体、土壤和动植物体内,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,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。
以往世界多国研究已在人类的粪便、肺部、肝脏、血液以及胎盘等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踪迹。人们的口、鼻、肛门、等开放腔体可直接接触和微量摄入微塑料,经过累积会逐渐影响肠道菌群,造成内分泌紊乱,损伤器官组织,破坏造血功能,并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的风险。今年5月和6月,墨西哥科学家和我国科学家分别在男性睾丸和中发现微塑料,可导致男性生育能力下降。值得关注的是,分析样本中微塑料的发现率均为100%,可见微塑料侵袭的普遍性,其危害不容忽视。
日常生活中,很多物品都易释放微塑料,比如一次性塑料制品(塑料袋、塑料餐具、吸管等)、塑料包装(食品包装、饮料瓶等)、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(沐浴露、牙膏、防晒霜等)bsports、加工食品(口香糖、冰激凌等)、合成衣物(聚酯纤维、尼龙和丙烯酸纤维等材料的衣物,洗涤时易释放微塑料)、磨损轮胎等。李蓉说,广大公众应当对微塑料污染可造成生殖健康危害引起重视,日常生活注意防范微塑料污染和保护环境。专家提出几点建议:
存放食物尽量用可重复使用的容器、购物袋和餐具,比如陶瓷、玻璃、不锈钢容器,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,尤其是食用加热的食物饮品时。避免使用含微珠的洗护用品,女性在选择洁面乳、化妆品、防晒用品时要格外注意。
饮用水可使用活性炭过滤器或反渗透系统减少水中微塑料含量。用洗衣机时可使用微塑料捕获器,减少洗涤过程中的微塑料释放。